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久艹视频在线/91免费国产/十八岁禁看网站

有機農產品產業現狀研究綜述

  [摘要]近年來,國內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正透支著消費者對食品的信心,隨著整個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關注的增強,消費者對優質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再加上有機產品產量的提升,市場認知度越來越高,有機農產品將成為消費者最喜愛的農產品,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產者進入有機農產品生產領域,對有機農產品產業現狀的了解愈發重要。本文主要通過綜述國內外關于有機農產品生產相關研究的文獻觀點,找出我國有機農產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經驗,促進其不斷發展。


[關鍵詞]有機農產品;產業;現狀 


[中圖分類號]F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44-0087-03 


  有機產品是根據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產品生產方式及標準生產、加工出來,并通過合法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認證并頒發證書的農產品。有機蔬菜作為一種特殊的鮮活農產品,它的主要賣點是生產環境潔凈無污染、生產過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營養豐富,風味濃郁,質量安全。截至2010年,我國有機產品總量與規模持續增長,認證企業總數達到1202家,有機產品總數5598個,據統計,中國目前開發和認證的有機產品品種數量已超過300種,如中國的豆類、茶葉、花生、蜂蜜、野生及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核果類(如板粟、核桃等)、蔬菜等眾多的品種資源。 


1 國內研究現狀 


1.1 國內有機農產品產業現狀 

  有機農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點,與低碳經濟所倡導的發展模式相適應,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的農業模式,有機農業成為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1]。溫明振[2]、翁伯琦[3]、奚振邦[4]等分析了循環經濟與有機農業之間的理論聯系,說明了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所要遵循的原則、產業類型、技術支撐以及其他保障,提出了面向循環經濟,中國應該發展具有中國特色、面向大眾的有機農業。唐華倉[5]提出發展有機農業首先要依靠市場制度的約束,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主導有機農業的發展。 


  現階段,有機農業不會完全代替常規農業,應在有條件的地方、有需求的階段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而不能通過搞運動等簡單化,否則只能破壞有機農業發展的大環境。中國發展有機農業必須明確有機農業發展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而不能盲目追求規模和速度。 


  目前很多學者主要從技術層面、生產層面、市場層面、政府層面等方面對我國有機農產品問題展開研究的。 


1.1.1 技術層面 

  科研單位具有較好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有利于有機農業的發展。因此應加強有機農業理論、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示范有機農業集成技術,通過科研立項,全面研究不同區域、不同農作物發展有機農業的育種、栽培、儲運、加工技術,加快建設有機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保障體系,加強對有機食品及其產業發展的科學研究。有機農產品需要中西結合,充分挖掘利用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中的技術精華,積極探索新的思路。 


  目前我國缺乏切實可行的有機生產技術,有機農業生產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規的生產技術作為保障,與一般的農業生產相比技術要求高、投入多、難度大。有機農業生產面臨著病蟲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種選育、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益等諸多難題。我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很低,在這種土壤條件下很難生產出高品質的有機產品,目前的標準對此還沒有考慮。


1.1.2 生產層面 

  我國有廣袤的土地,在生產環節我們可以將贏得利益和合理利用環境相結合,開辟出一條環境友好型性的農業發展道路。有機農業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可以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因此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包宗順實證分析了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對中國農村勞動力利用的影響。問卷調查資料分析顯示:對于占30%的農業勞動力富余的有機農業生產基地來說,有機農業種植方式將提高農業勞動力的利用率。一些學者在大力提倡發展有機農業的同時,認為中國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追求生態完整與環境友好的生態有機農業的發展上。王長永等綜述了有機農業對農田生態系統內雜草、地表節肢動物、土壤生物以及鳥類等不同生物類群種類、數量及其多樣性的影響,研究表明發展有機農業有助于促進農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和保護。歐陽喜輝等的研究表明有機農業的田間管理措施具有促進土壤團聚、提高微生物活性和增加土壤有機質等功效。張紀兵等闡述了有機農業與生態文明在自然觀、價值觀和發展觀三方面的辯證統一,指出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機產品消費模式,提高農民生態文明水平,制定促進有機農業和生態文明建設良性互動的經濟激勵政策,以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為突破口推動有機農業,從而促進有機農業走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1.1.3 市場層面 

  我國有機農業目前存在明顯的認證不規范問題,主要原因是認證機構無序,不能嚴格執行標準等。國內現有幾十家有機認證機構,但這些機構良莠不齊。許多機構認證掌握的標準本身就不規范,而且自己沒有必要的檢測設備,更不能對生產進行飛檢。吳越明確監管機構應只是對認證機構實行監督,不從事有機認證業務,保持其相對獨立性與公正性。建立認證機構的自我約束機制,形成公平的競爭。鼓勵認證機構之間通過正常的競爭相互促進,提高服務質量,提升認證的價值。發展有機農業要加大資金投入,發展規模化生產,發揮有機農產品的價格優勢,贏得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廣開渠道籌集推廣資金,采用靈活多樣的推廣方式,建立高效推廣網絡。同時,要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和培育國內市場,積極拓寬營銷渠道,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當前我國的有機農業標準與國外主要有機農業發展國家的標準存在著許多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有機農產品的出口,從而限制了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為促使我國有機農產品走向世界,有機農業標準應在結合我國有機農業現狀的條件下,積極向國際有機農業標準接軌,縮小國際差異[18]。要強化有機品牌招商,以現有的有機農產品基地為載體,包裝有機項目,結合各種重要的交易會、展覽會等打好有機品牌戰[19]。   


1.1.4 政府層面 

  目前我國還缺乏有機農業的政策與法規體系。要大力發展我國有機農業,政府應該加強和完善有機農業政策體系建設,加強政策的引導與支持,制定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發展有機農業。明確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從財政、金融、產業化發展、政策法規等綜合角度分析、制定、完善和實施有機農業的產業支持政策[22]。同時,政府必須對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轉變進行干預,通過制定相應的財政政策扶持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應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工作,鼓勵有機農業生產者通過規模經營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2 國外研究現狀 

  2008年全球有機農產品銷售額達到546億美元,其中,有機食品的消費以20%~30%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全球有機農產品的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這兩個地區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占到了全球有機農產品銷售額的95%,其中,北美市場是全球有機農產品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2006年北美市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45%,是主要的有機農產品進口市場。有機食品消費占發達國家全部食品市場的比重為2%左右,歐美一些國家有機食品銷售的份額已經超過食品總量的10%。有機食品占有機農產品消費總量的比重在90%以上。 


  據Catherine Greene在2002年10月,美國農業部(USDA)實施國家有機標準的有機生產和處理,超過十年的發展后,現在已經超過90個國有和私營機構認可由美國農業部認證有機農場主、牧場主、分銷商、加工商和制造商。 


  雖然有機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仍處于0.5%的美國總份額遠高于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行業。由于美國有機農業部門的擴大,大學為基礎的研究和技術援助和其他州和聯邦政府的支持有機農民也開始出現。


  據HelgaWiller[26]在2010 年調查數據顯示,全球共有3700 萬hm2的有機農業用地,大洋洲是全球有機耕作面積最大的洲,約1200 萬hm2,其中99%分布在澳大利亞;在歐盟(含12 個成員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列支敦士登、愛爾蘭、挪威、瑞士)以及土耳其等國約有805 萬hm2 有機耕作面積;拉丁美洲國家有機耕作面積已達到800 萬hm2;亞洲有機農業發展快速,目前從事有機耕作面積為315萬hm2;北美洲從事有機耕作面積為245 萬hm2;在非洲尤其是非洲南部國家,有機農業發展較快,從事有機耕作面積為105 萬hm2。全球有機農業種植面積位于前3位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阿根廷和美國。全球1/3 的有機農業用地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大部分在拉丁美洲國家,其次是亞洲和非洲國家。 


  潘慧鋒等、唐其展、馬細蘭等對美國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有機農業的標準、有機食品的認證、標簽、政府支持政策做了簡要的介紹,并為中國發展有機農業提出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陸婧等介紹了美國有機食品是通過直接銷售、天然食品專門店、超市連鎖店、有機餐館和自助餐廳食品服務消費進行銷售的。焦翔等指出,美國有機農業是以家庭經營的農場為基本生產單位,專業化程度較高,大都屬于自負盈虧的企業經營方式。在美國同時還活躍著大量的各類農業合作組織,主要維護農民的共同利益和宣傳推銷農副產品。因此,美國農業在以家庭農場為基本經營單位的基礎上,形成了產業體系化、網絡化、規模化和高度集約化,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3結論 

  綜合以上的文獻研究,可以發現這些文獻通過從技術層面、生產層面、市場層面、政府層面進行的分析,得出我國有機農產品產業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如技術與國外領先水平差距較大,技術更新速度較慢,先進技術傳播緩慢,市場準入認證混亂,市場營銷環節缺失導致有機農產品市場消費者接受度較低、價格過高等。我國有機農產品市場當前與世界市場差距較大,應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政府政策以及經驗,促進我國機農產品產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劍茹,陳笑.低碳經濟下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0(4):48-51. 

  [2]溫明振,趙黎明.中國有機農業的合理形式——農業循環經濟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32-34. 

  [3]翁伯琦.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有機農業發展及其對策思考[J].鄱陽湖學刊,2009(1):61-68. 

  [4]奚振邦.農業的有機物質循環與有機農業[J].磷肥與復肥,2008,23(3):1-5. 

  [5]唐華倉.我國發展有機農業的制度分析[J].中國市場,2006(26):10-11. 

  [6]熊尚鵬.試論發展有機農業是我國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J].農業經濟,2008(6):10-12. 

  [7]吳越,呂姍.大陸有機農業的發展與對策[J].臺灣農業探索,2013,01-0026-05. 

  [8]杜相革.有機農業在中國[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9]岑英敢.淺析我國有機食品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09(12). 

  [10]高照全,戴雷.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 3):943-944. 

  [11]陳敏,劉斌.大力發展有機農業著實解決“三農”問題[J].零陵學院學報,2004,25(1):180-182. 

  [12]包宗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利弊及對策[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2(4). 

  [13]王長永,王光,萬樹文,等.有機農業與常規農業對農田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比較研究進展[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07(1). 

  [14]歐陽喜輝,周緒寶,王宇.有機農業對土壤固碳和生物多樣性的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1(11).   

  [15]張紀兵,胡云峰,解衛華,等.關于新形勢下中國有機產品發展的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2(6). 

  [16]吳昌華,張愛民,鄭立平,等.我國有機農業發展問題探討[J].經濟縱橫,2009(11). 

  [17]嚴立冬.我國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探討[J].農業經濟問題,2004(11). 

  [18]王悠陽,陳杰,高慧,等.國內外有機產品認證標準的比較分析[J].上海農業科技,2012(6). 

  [19]李登中,鄭一芳,徐仕明.寶應縣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及產業化開發[J].污染防治技術,2008(2). 

  [20]田愛梅,黃應平,陳芳清,等.發展有機農業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09(1). 

  [21]王晶.積極建設有機農業,踐行我國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J].經濟視角,2010(3). 

  [22]劉月仙,吳文良,蔡新顏.有機農業發展的低碳機理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1(2). 

  [23]郭春敏,李顯軍.有機食品的標準知識[J].中國標準導報,2013(13). 

  [24]尚長風,殷國璽,張國華,等.轉換期有機農業的風險與政府行為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2). 

  [25]Catherine Greene in Organic Food(2007). 

  [26]Willer H,Klicher L.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2010.www.organic-world.net. 

  [27]http://www.fibl.org/en/fibl/media/media-archive/media-archive11/media-release11/article/global-organic-areacontinued-growth.html,2011. 

  [28]潘慧鋒,程兵,劉之清.美國的有機農業及其認證制度[J].世界農業,1997(7):13-15. 

  [29]唐其展.美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和啟示[J].廣西農業科學,2004(6):517-520. 

  [30]馬細蘭,羅莉萍.美國有機食品認證及啟示[J].現代農業裝備,2010(4):59-62. 

  [31]陸婧,安玉發.美國有機食品市場現狀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08(5):41-44. 

  [32]焦翔,穆建華,劉強.美國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啟示[J].農業質量標準,2009(7). 

  潘慧鋒等[28]、唐其展[29]、馬細蘭等[30]對美國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有機農業的標準、有機食品的認證、標簽、政府支持政策做了簡要的介紹,并為中國發展有機農業提出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陸婧等[31]介紹了美國有機食品是通過直接銷售、天然食品專門店、超市連鎖店、有機餐館和自助餐廳食品服務消費進行銷售的。焦翔等[32]指出,美國有機農業是以家庭經營的農場為基本生產單位,專業化程度較高,大都屬于自負盈虧的企業經營方式。在美國同時還活躍著大量的各類農業合作組織,主要維護農民的共同利益和宣傳推銷農副產品。因此,美國農業在以家庭農場為基本經營單位的基礎上,形成了產業體系化、網絡化、規模化和高度集約化,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來源:互聯網


客戶服務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展會合作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手機網站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