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久艹视频在线/91免费国产/十八岁禁看网站

種上“有機米”,減產反增收

  7月11日,永州市金洞管理區鳳凰鄉旭日洞村稻浪起伏。村支書鄧先進向該管理區黨委書記王小波、聯系該村的管理區計生協會負責人報喜:“今天測產,水稻畝產400公斤,比傳統的千斤畝少了100公斤,但鐵定增收。”

  為何減產反而增收?記者進行了調查。

水稻種植全程監控

  旭日洞村地處陽明山腳下,群山環抱,是省定貧困村。村支書鄧先進說:“村里離管理區還有40多公里盤山公路,我們的致富夢想,一度被大山阻攔。”

  2014年,金洞管理區邀請省水稻研究所專家來村里考察,專家們綜合評估該村的土壤、氣候等后,決定發展有機稻生產。

  可聽到“種田不能用農藥、化肥,田里安裝攝像頭,生產全程監控……”村民們紛紛搖頭:太麻煩,這樣有效益嗎?

  第一年,該村小區域種植有機稻40多畝,畝產不足400公斤,村民們更議論紛紛。

  “直到稻谷賣出了大家不敢想的好價錢,有機稻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到1000畝。今年,稻谷收購價10元/公斤,每畝收入達4000元。”金洞管理區計生協會干部王振興介紹。

  同時,金洞管理區計生協會幫助大家成立“紅石山生態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加入合作社成為基地工人。該村不少大爺大娘也在基地有了“用武之地”,月收入2000多元。65歲的鄧旭光負責管水,62歲的余文慶從事田間管理,55歲的龔全香、58歲的鄧淑娥拔草……

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眼瞅著有機稻能賣出好價錢,大家都‘開了竅’。質優才能價高。” 該村47歲的鄧春艷告訴記者。鄧春艷在有機稻產業基地負責田間管理,月收入2000多元。她還在工作之余,改變以前用飼料喂雞鴨的做法,全部喂玉米等雜糧。把鴨子趕下稻田捉蟲,在林間放養肉雞。鄧春艷說:“肉雞售價達60元/公斤,還供不應求,不少人開車100多公里上門購買。”今年上半年,鄧春艷個人各項收入達2萬多元。

  該村村民鄧先富介紹:“現在,村民種蔬菜、玉米,搞山貨加工,都‘抄襲’有機稻種植的無公害模式。質量提升了,效益也上來了。”村民李成忠組織村民土法加工竹筍干,不用防腐用品,售價比之前翻了一番。該村的玉米直供出口加工企業……

  通過發展有機稻,推動村民觀念轉變,帶動大家脫貧致富。5組貧困戶雷鐵元去年收入首次突破10萬元,雷緒芳建起了新房……該村秘書雷清明信心百倍地說:“有了好產業,再大的山,也阻擋不了我們奔小康的步伐!”


來源:湖南日報

客戶服務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展會合作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手機網站二維碼